您所在的位置:即墨信息港 > 即墨乡镇 > 蓝村镇

山东即墨:农民增收“枣”致富

发布:2023/10/9 15:18:02  来源:即墨信息港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
金秋十月,收获的季节。10月8日,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王演庄北村的“中华大梨”枣园,只见连片的枣树长势喜人,一颗颗果实饱满的枣子缀满枝头。枣农们正忙着采枣、装车,游人、客商采摘、选枣、买枣……所见之处皆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

连日来,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王演庄北村的“中华大梨”枣开始收获,枣农们抓紧有利农时进行抢收。近年来,当地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大力发展“特”“优”现代农业,通过标准化、精细化管护以及研发红枣系列深加工产品,不断延伸红枣产业链,助力农民增收。

在枣园的大棚下,喝一杯崂山绿茶,品尝着甜丝丝的“中华大梨”枣,回顾起种植大枣的这些年,枣园主人、今年已68岁的毛德进感触颇深。“早些年家里有颗大枣树,每到结枣的时候大人小孩都爱吃”。正基于此,毛德进萌生了种大枣的想法。1996年,毛德进承包了20亩土地,花了5000多元栽上1000多颗枣树苗,开始他的种枣之路。然而,万事开头难,因缺乏种植技术、管理不足、遭受病虫害等原因,连续数年枣树收成惨淡。毛德进没有放弃,在找出问题的症结后,他通过“借智”的方式,先后到泰安、滨州等地取经学习,并出资邀请专家定期到果园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。经过不懈努力,枣园种植效益逐步有了起色,同时也在全村兴起一股“水果种植热”,草莓园、五花果园、桃园……越来越多的果园出现在王演庄北村,“果园经济”初具规模。凭借“果园经济”毛德进一家走上了小康,生活条件越来越好。

蓝村街道王演庄北村地处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内,距青银高速青岛出站口仅1公里,具备发展城郊观光采摘的有利条件。要想搞活“采摘旅游”,果实品质和种植规模都得提档升级。村庄成立了果蔬合作社,以便村民抱团发展。合作社成立当年,村庄就为大枣园流转出80亩土地。同时,毛德进远赴泰安购苗,种上了名贵稀有品种,口感俱佳的“中华大梨”枣,还为自己的大枣采摘园注册了“红玛瑙”商标。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,原本大都在11月份成熟的大枣,今年却能赶在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前成熟上市,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,这让毛德进兴奋不已。“凭借新技术,不仅将抓住假日经济,吸引采摘游客,同时还拉长了大枣的销售期,预计今年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。”他喜滋滋地向记者算起了一笔经济账。

枣园里的枣农们正忙着采摘鲜枣,打包装货,准备销往全国各地。挂满枝头的红枣犹如一串串火红的小灯笼,映红了枣农丰收喜悦的笑脸。正在采摘大枣的农民朱淑平说:“我每天摘三四百斤的枣,在家门口就能挣到130元钱,挺方便挺好的。”

“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,更加注意健康,就更愿意选择纯天然的水果,而且他们住在城里久了,便更向往采摘的田园乐趣,休闲采摘肯定会越来越火。”毛德进说。于是,他把单纯的“果园经济”又延伸到“采摘经济”。

不同于刚开始的慌乱,端着茶杯,品一口茶,现在的毛德进俨然成为一位“大枣专家”,将采摘园打理的井井有条,果实质量逐年变好,产量逐年增高,凭借着全生态、无污染、纯绿色的优点,吸引不少青岛地区及周边地市的游客前来采摘。他的枣园每年收入达80余万元。“顾客的肯定就是我们采摘园最好的广告牌。”毛德进告诉记者。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,他们呼朋唤友,成群结队,红玛瑙采摘园的名气越来越大。

“采摘经济”催热了村庄的乡村旅游市场,让村民们鼓起了腰包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村约有11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,村庄旅游年收入达到200余万元。

相关文章

文章随机推荐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