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是大白的个人空间

信息量8370

即墨后铺下村:昔日驿站“变身”美丽乡村2018/5/26 9:46:21



在即墨区潮海街道,曾有一个古时的驿站。经过历史的演变和一代代人的努力,这处地方已经发展摇身变成今日的美丽乡村。


村容整洁环境美
后铺下村东与烟青路相连,南与青威路交接,西靠即墨汽车总站,北临汽车产业新城,地理位置优越。据村里的老人介绍,古时的后铺下村,是明朝即墨通莱阳驿邮路上侯家庄铺的所在地。永乐年间,栾姓于驿站以西低处立村,称铺下。前铺下村形成后,改称后铺下村。
走进村庄,呈现在眼前的不仅有整齐的房屋,宽阔的道路,最夺人眼球的是路边那一片片浓艳芬芳的月季。村庄虽然不大,但却处处透着干净,整洁和活力。


“村里这几年变化太大了,新建起文化广场、健身广场,孩子们放学就来篮球场打球,老人们也有地方跳舞打拳了。”正带孩子在健身广场上晒太阳的村民李世芹高兴地说,村里给每家每户门前都种上了花木,村民们都格外珍爱、小心呵护,一出门就能看见花开,心情特别舒畅。
村庄房屋外墙上,还专门请人做了彩绘,宣教着“孝”“德”“礼”等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。几位村民告诉记者,以前的后铺下村房屋简陋,村里垃圾、菜园、草垛到处都是,基础设施大都年久失修,道路损坏严重,村民文化生活更是缺失,是名副其实的落后村。
    近年来,经过历任村干部的努力,后铺下村终于甩掉了“落后”的帽子。村中大街小巷全部实施硬化,主街道铺设沥青约2万平方米;投资近百万元实施雨污水管网和自来水改造工程;对墙体进行粉刷、彩绘;对9600平方米的村内主街道实施绿化提升;拆除违建1200平方米;路灯全部更换为节能型LED灯;街道由环卫工人每天清扫。“现在的生活以前哪能想的到,如今看看我们村,真让人自豪。”谈及村庄的改变,71岁的王元芳老人深有感触。


村风文明精神美
漫步村中,几位坐在家门口闲聊的老人热情地同记者打招呼。传统文化的浸润,塑造了文明的乡风和淳朴的民风。 
据后铺下村党支部书记杜祖科介绍,后铺下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74岁的杜崇顺老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“泥花”传承人,经过他的巧手,一堆泥巴不多久就变成了鲜活的“泥花”。杜崇顺还坚持手写对联50多年,将春节热闹喜庆的习俗和情怀延续至今。村里还有一位名叫杜崇发的农民书画家,40年来笔耕不辍,他的山水画作品在国内的多项比赛中屡屡获奖。


“别看俺村只有不到200户,但咱有自己的舞蹈队,这几年咱即墨的广场舞大赛我们都参加,去年还成功晋级决赛了呢。”舞蹈队队长杨美先告诉记者,村里特别注重改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各种演艺团队频频走进后铺下村,在妇女节、母亲节、老人节等节庆时还有专场演出,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大饱眼福了。


    同时,村庄还连年开展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“美丽家庭”等一系列评选活动,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,像不离不弃照顾患病丈夫的范坤芳,扛起家庭重任的单亲妈妈高美云,助人为乐捐献爱心的刘植太……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在村子里传开,村民们你追我赶,文明水平随着幸福指数一同提升。


村稳民安和谐美
2017年,后铺下村开展了“平安畅通村庄”活动,改造建设警务室,内设监控指挥室,村内监控实现了全覆盖。对村庄机动车及驾驶员实行源头管理,丰富村民的交通安全知识,为打造“平安后铺”营造了安全、有序的社会环境。
村庄还依托街道“网格化管理”平台持续改善村庄的治安状况,推行“1+2+N”管理模式,设置一处村级警务室,配备1名民警、2名协警、16名治安协管员。同时,实行网格责任制,落实“街长”“巷长”制度,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,每天入户走访,听取群众意见,为村民提供便利、排忧解难。
仅在2017年,后铺下村就先后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、突出贡献单位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、党建“达标工程”先进单位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。近日,后铺下村还获得了“省级交通安全示范村”的荣誉称号,成为了青岛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村庄。
“有上级的大力支持,再加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,我们村才有了今天的变化。未来我还有很多打算,需要进一步整合利用村庄现有资源提升村庄品质,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村,走进我们村。”后铺下村党支部书记杜祖科对村庄的未来充满信心。
近年来,潮海街道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契机,立足实际,谋划长远,为一个个村庄“量身定制”了发展规划,涌现出了一批批“美丽乡村”。
网站地图 - 手机版 - 留言反馈
个人空间相关信息由系统索引库每60分钟定时更新同步,非实时数据显示